老龄化背景下的我们,养老将何去何从?
来源:三十躺平 | 作者:三十躺平 | 发布时间: 2022-01-24 | 54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养老,正是一个经济学上定义的灰犀牛风险。看到一头犀牛向你奔来,大多数人却视而不见,指的是大概率会发生但被忽略的风险。
养老的四大风险:
1、长寿 2、老龄化 3、社保养老金 4、负利率时代

01

1998年,轰轰烈烈的下岗潮开始了

我妈当时在某林业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,当时那个事业单位已经没啥实际的活可干,基本是个多余的机构,上面为了减轻负担,决定把所有人“下岗”


事业单位没有像国企那样直接下岗,而是采取了更缓和一些的办法,变向“下岗”。

具体来说,给了职工两条路

第一条路:买断自谋职业,给2万元补偿,相当于花2万元彻底解雇你。

第二条路:变向下岗,提早退休,只能拿工资的80%,且以后工资增长也只有在职人员的50%,正式退休后并入社保。

当时每月工资不到200块,一次性拿到2万,相当于一次性拿到未来10年的工资,诱惑很大。他们觉得如果拿这些钱去投资或者做生意,赚那点工资还是容易的。基本上和今天不交养老金,自己去投资的想法一样。

我妈的同事老帅当时正当年,刚做生意尝到了甜头,就带头宣传先把钱拿到手才是最安全的,下岗潮愈演愈烈,你现在不拿钱,几年以后政策可能就变了,可能一分钱没有让你下岗。提前拿10年的工资,干点啥生意都能赚这点工资。

说起来现在很多人似乎有点难以置信,当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也非常没有安全感,机构改革和变向下岗轰轰烈烈,铁饭碗随时可能被直接“下岗”。所以我妈也非常害怕,心想还是先把钱拿到手上为好。

我妈的想法我姥姥坚决反对,甚至专门跑到我家把我妈大骂了一顿。我姥姥说,你们还没老,很多事情不懂,你现在拿了钱肯定也存不下来,去做生意亏赚谁知道。你好歹给自己留条后路,现在即便工资只有不到200块,等你老了挣不到钱,这是一份有保障的养老钱。

我妈被骂了一顿后就选择变向下岗,以老帅为首的一群人都选择2万块买断,有的人拿这笔钱去做生意,有的人存下来日常生活。

没出5年,这些人肠子都悔青了。拿这笔钱做生意的,没几个真正有本事的,基本没挣到啥钱,两三年就把手里的本金消磨完了。把钱存下来日常生活的,也存不住钱,很多人拿到钱都会东买西买,买BP机,买摩托车等,刚开始很风光,五六年后钱就花的差不多了。

再后来,就不止是后悔了,对他们的人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。没有了收入,也没啥大本事,挣不到钱,家庭生活日渐拮据,矛盾开始逐渐加深,夫妻经常闹矛盾,甚至大打出手。最后有几个家庭都离婚了,挺惨的。

现在我妈他们这批人基本都退休了,我妈现在养老金3000左右,半年的养老金就接近2万块。还有医保,看病报销比例70%-90%。真应了我姥姥那句话,到老了有个很好的依靠。作为独生子,我也基本不用为父母的养老担忧,给我也减轻了非常大的负担。

那些拿2万块买断去做生意赚大钱的人,没一个人的收益比养老金高。大多数人反而挺惨,老了也没啥医保和养老金,到老了还在到处走街串巷打工赚钱,儿子结婚都拿不出什么钱。

前几年他们联合起来去上访,大闹单位,睡在领导家不走,怪当时单位出买断政策,误导他们买断,要求单位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。单位拿出他们当时签的协议,他们说这个没法律效力,闹死闹活让单位兜底。后来还要去北京说理,结果被截回来“教育”了几天,再不敢上访了。


养老钱不好挣,但好骗。

从最低级的“保健品骗局”到最时新的“以房养老圈套”,在骗子眼中,老年人的代名词是:上当一族、狩猎对象。

“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饭还多”的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上当?节俭之下,他们常因送米送油的小恩小惠踏出第一步;孤独之下,常被骗子伪装的热情体贴打动;在意身体健康,所以易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和医疗服务迷惑;体谅子女不易,所以才沉浸于高额返利免费养老的美梦中。也正是深深抓准了老年人的心理,狡猾的骗子才能编制一个又一个圈套引人上钩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搜集了最近一年里出现的五大养老骗局,希望引起广大中老年人的注意,避开养老生活中的那些圈套。

中国即将面对的养老风险恐怕是最大的一种风险


养老,正是一个经济学上定义的灰犀牛风险。看到一头犀牛向你奔来,大多数人却视而不见,指的是大概率会发生但被忽略的风险。

养老的四大风险

1、长寿

2、老龄化

3、社保养老金

4、负利率时代


风险一 长寿

国家卫健委公布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,而目前中国人均寿命超过80岁的城市已经有22个,八九十岁的老人非常普遍。


从历史轨迹看,每10年预期寿命增长2-3岁,再过50年约增加10岁。也就是如今的90后很可能活到100岁,现在几岁的孩子,很可能活到105岁

是不是很惊讶?我们不要拿过去的认知看未来,现在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就有那么多,未来我们自己呢?

几十年来,战争的结束、公共卫生的改善、科学营养的发现,最主要的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带来死亡率的下降,社会在进步,长寿也就自然而然。

长寿当然是一件好事,但是我们想过长寿会带来什么风险吗?我们退休时,会面对什么?


我们会不会面对4位老人2个孩子4个孙辈,我们的孩子会不会面对12位老人和孩子?这样的退休生活,我们可以想象吗?


风险二 老龄化

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7%,作为进入老龄化的标志,超过20%为超级老龄化。

中国50年代出生的每个家庭都有五六个兄弟姐妹,而随后的计划生育控制了年轻人的数量,这会使中国以火箭飞跃式的速度进入超级老龄化。


长寿和老龄化意味着什么?我们来看看日本。

日本总务省发布数据,2019年日本65岁以上群体占总人口28.4%,老龄化位居全球第一。

日本人有名的长寿,2019年世卫组织公布,日本以预期寿命84.2蝉联全球第一。而实际上日本老人活到100岁已经很常见,日本总务省统计,日本90岁以上老人有231万人,超过100岁的有7万人

那么在我们印象中发达富裕的日本,这些老人们都可以安享晚年吗?

人口老龄化,带来的是社会劳动力的下降,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无法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,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,就会出现财政赤字。也就是靠社会和靠年轻人,无法负担老年人的抚养。


2018年日本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,日本65岁以上还在工作的老人占据日本总劳动力的12.9%,65岁-69岁有46.6%的老人继续工作。同样老龄化的韩国,2019年老年人再就业率突破55%。

但是老年人就业总有干不动的时候,日本有700万老年人饱受贫困。央视报道,约8%的老年人每月的养老金不到4万日元(约人民币2400元)


因为贫困,日本老年人的犯罪率和自杀率让人触目惊心。日本纪录片《团块世代: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》中有一位老人照顾年迈的母亲,花光了积蓄,说出了:如果到最后,钱都花光了,我可能会考虑XX。


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索看看这部纪录片。

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?长寿是日本老年人陷入贫困的主要凶手。

看下日本人口结构图,日本65-70岁的老年人,28.7%需要赡养90岁高龄的父母,31.7%还需要经济援助40多岁的子女


老龄化也是这一结果的推手。社会无力供养,老年人只能自力更生。上有老下有小的多重压力,即便年轻时准备了存款,如果没有收入,也会慢慢陷入贫困。

那么中国呢?

2019年底,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.76亿,占总人口的12.6%。由于50年代大批量人口变老,计划生育以及后续的出生人口持续下降,中国老龄化比重上升速度之快、规模之大将会是世界前所未有。

到2050年,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.9亿,比重达30%,届时每3.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老人。

1982-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结构变化情况


从图中可以看到,如今的中国已经在接近日本的人口结构,到2050年,呈现头重脚轻,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30%。这就是我们的未来。

到了那一天,缺少年轻人的中国,会是什么情况?

展望一下我们的未来

从22岁开始,工作38年,到60岁退休,然后度过没有收入的晚年。

如果说过去,我们以为的晚年可能是20年,因为长寿,这个数字可能是40年。

我们要用38年的工作时间,挣出家庭38年的开销,还要挣出我们未来退休后40年要用的钱。

这40年的钱不仅是自己养老,还包括高龄父母的赡养、给儿女的经济援助、还有孙辈的抚养。


我们现在挣的盈余可以覆盖退休后未来的40年吗?

养老三大来源:子女赡养、存款以及社保。

子女赡养:在老龄化社会,自顾不暇无力赡养

存款:在长寿的风险中,不知道哪一天会耗尽

我们能指望社保吗?


风险三 社保养老金

我们的社保是怎么运作的呢?

这个机制叫随收随付制(pay as you go),也就是说今年从缴纳养老保险的那些年轻人身上收了多少钱,就把这些钱都付给现在正等着退休金的老年人。

我们付的每一笔养老金,正在供养现在的老年人,而我们自己的养老金,由未来的年轻人供养。

那么老龄化会导致什么结果?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,年轻人越来越少,从年轻人收进来的钱还付得起我们的养老金吗?

国际上有个概念,养老金的替代率(replacement rate),合适的替代率应不低于70%,指退休后的养老金达到退休前薪酬的70%的水平,老年生活会比较好。


根据中国人社部统计,1999年社保的养老金替代率是77.5%,到2017年下降到46.4%,人均养老金在2000-3600元每月。也就是你的社保养老金大约是地方平均工资的不到一半。

那么随着年轻劳动力的继续减少,我们可以想想,未来会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