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养老金现状
来源:兴业证券研究报告 | 作者:张博 | 发布时间: 2021-03-19 | 112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人口加速老龄化,养老金需求旺盛。2019年底,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.6 %,老年抚养比17.8%;联合国预测2035年左右分别突破20%、30%。第一、第二支柱不足,需要第三支柱补位。第一支柱带来财政负担,且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(2019年平均169.1元/人/月);企业年金覆盖率低(2020Q3末仅5.94%)且难提升,系因80%以上城镇就业人口在中小企业且企业税负较重;职业年金仅适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,惠及人口上限

     

中国养老金三支柱:第一支柱包括城镇职工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,社保基金是资金补充来源;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;第三支柱是个人商业养老金。截至2019年底,养老金结存金额8.89万亿元,一、二、三支柱各占70.7%、29.2%、0.0%,合计仅占GDP的9.0%。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功能缺位。



人口加速老龄化,养老金需求旺盛。2019年底,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.6 %,老年抚养比17.8%;联合国预测2035年左右分别突破20%、30%。第一、第二支柱不足,需要第三支柱补位。第一支柱带来财政负担,且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(2019年平均169.1元/人/月);企业年金覆盖率低(2020Q3末仅5.94%)且难提升,系因80%以上城镇就业人口在中小企业且企业税负较重;职业年金仅适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,惠及人口上限<4,000万。参照海外经验,国情差异致使各国养老金体系有异,美国、智利等第三支柱较为发达,亦起到良好保障效果。



人口老龄化驱动全球主要国家建立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。截至2019年底,世界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9.10%,较1960年底的4.97%提升了4.13pcts。1960-2019年,高收入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比提升 9.69pcts至18.26%。国以延迟退休、养老金等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。世界银行1994年出版的《防止老龄危机——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》首次提出 涵盖公共养老金计划( 第一支柱 ) 、 职业养老保险计划 ( 第二支柱 ) 和个人储蓄计划 (第三支柱 ) 的三支柱概念 。2005年世行提出提供最低水平保障的非缴费型零支柱、家庭成员之间或代际之间非正规保障形式的第四支柱,将三支柱扩展为五支柱。 从养老基金的运行现状来看 , 当前各国主要采用三支柱模式 ,政府 、 雇主 、 个人共同负担养老压力。




保障程度低 , 第一支柱独大 。 从三支柱整体规模及结构数据来看 ,截至2019年底,中国养老金结存金额8.89万亿元,仅占GDP的9.0%;占比远低于发达市场水平。截至同期,中国一、二、三支柱养老金占比各约70.7%、29.2%、0.0%;第一支柱独大,第二支柱占比偏低,第三支柱几乎缺位。截至2019年底,美国养老金结存金额35.37万亿美元,占GDP的165.0%;按2019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为246.3万亿元人民币,是中国养老金规模的27.7倍;美国第一、二、三支柱占比各为8.2%、54.1%、37.7%。对标美国,中国养老金资产存量低、占GDP比率低,与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发达国家差距显著,第二、三支柱,尤其是第三支柱存在明显短板。